2011年1月4日星期二

2011.01.03 Part2[司徒華的功過,Miss Mo的站台,回到四五行動?,司徒華的私德,樂清命案跟進,胡總的「訪問」,阿爺的第五行戰機,進學解(完)]

司徒華的功過,Miss Mo的站台,回到四五行動?,司徒華的私德,樂清命案跟進,胡總的「訪問」,阿爺的第五行戰機,進學解(完)

2011年01月03日
主持:蕭若元,靳民知,慢必,長毛

http://www.claudiamo.com/content/pages/posts/62116490912d5b8778a9helliphellip60bc83ef53d4299.php
我撐鄭宇碩……悼華叔 毛孟靜
03 Jan 2011
上周,急景殘年,忽然來了政治驚嚇,但看在中共眼中,卻是樂得飛飛,簡直要拍一記大腿叫好的——看,香港的什麼泛民主派,這邊甲黨疑似分裂鬥爭,那邊乙派彷彿喧嘩內訌;這陣子,該輪到公民黨了吧?

不,北大人不必高興,鄭宇碩教授說的:我們既自稱君子,就君子到底。

「食咗你都唔知咩事」

是這樣的,試想像有這麼個選舉,是個委員會,我跟你爭做主席。原本一對一,君子之爭。忽然,我走去拉攏其他職位的候選人,大部分且已是自動當選,兼是星光熠熠的人馬,我等簽署聯合政綱,更要事先張揚,先向黨外宣布。那個客觀事實,就是我的「聲勢浩大」(引述自現實中一選舉事務負責人的用語),我簡直就是贏成條街。你,你作為我的對手,感覺怎樣?Fair play ? Still ?

新年伊始,下筆寫第一篇文字頗生唏噓。我是鄭宇碩競選公民黨主席的提名人之一,自然撐鄭教授。原本覺得這是內務事宜,不必公諸於世。這個撐字,一直想留給梁國雄——舊時劉慧卿出書,我寫了《我愛劉慧卿》;余若薇出書,我寫了《我信余若薇》,幾時長毛又出書,若他來邀,會寫《我撐梁國雄》……

在《信報》寫此欄,眨眼十多年,一直秉承新聞原則、公道理念,矢志避開瓜田李下、公器私用;但政黨事宜,終歸亦涉公眾利益,抄襲練乙錚的一句:I have spoken my view, thereby saved my soul。中聯辦及中南海實在不必雀躍,堅守公道精神的人,不搞分裂鬥爭,不擅喧嘩內訌。

厚黑學?不,君子到底。

朋友近日奔相走告,說左報一連好幾篇評論點名炮轟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吳志森。

這個,原本見怪不怪,我也曾有同樣的銜頭兼左報待遇,只是從前好像客氣一點,白紙黑字,不過是個「毛姓主持人」,儘管仍然呼之欲出,姿態上總算是留點餘地。今時卻真的不同往日,指名道性,惡形惡相,那個罵法,罵得似要噴出火來。

其中一筆,是吳志森拒絕在電台節目中討論一樁波及政團的涉嫌風化案,於是就給套上「政治打手」的標籤。也不必拉扯去談新聞學、什麼大眾傳播理論,人世共識,是電子媒介的聲音與畫面,對社會民心的影響,比印刷文字煽動、重而深遠許多,亦解釋了為什麼這許多人「恨」上電視。

新聞自由遭濫用

案件仍未有起訴,報紙經過編輯過濾,確是可以自由談,不喜歡可選擇不看,有得揀;但收音機的「烽煙節目」,很難控制現場直播隨時打入的誹謗來電,自由phone的風險指數高得很,以你我他納稅人錢營運的港台,當然應該避開,這是常理常情。我撐吳志森。

諷刺的是,試想像,如果上述故事在港台傾情傾城地談了,一樣會惹痛罵:民粹主義、未審先判、無知市民大放厥詞、不道德、沒操守。港台編輯自主,一般不討論刑事案件之餘,決定不談這大概或者好似都唔知係唔係政治事件。更諷刺的,是左報以自己的新聞自由,去狂批港台的新聞自由。

打着紅旗反紅旗,中共最擅長玩偷換概念、文字遊戲,譬如說,集體獨裁等於人民民主、劉曉波確係個監犯等等。

最最諷刺的是,左報評論更要扮「潮」,引述網友說:「試問政府有關人士:批准如此節目出台,目的是什麼?……對下一代有何教益?」咦,港台不是坐享新聞自由、頭上圈起編輯自主光環的嗎?就大大地露出馬腳了;尚要提及下一代,就更令人神傷。

華叔二十年前的話

政府提倡公民教育,卻不得西洋高等學府認可,恐怕就因為馬腳愈露愈長,公民教育這個嘛,不就等於愛國教育。於是,近日(連)陳日君樞機都站出來說,愛國不等如愛黨——事實是,這句話,司徒華早在二十年前說了。(交稿後方知華叔病逝。一時百感交集,有許多的難過,有更多的敬重;他一路走來,貫徹始終,堅持原則。他跟我說的一句話,是「對人對事,原則大過天」。生命有盡,只要不枉此生。)

香港是個密集而圓熟的城市,自有一套文化,包括許多小小的支文化。年輕一派要保衞粵語,抵抗普通話,自然不過。最新看到電腦上以英文表達的廣東話,像dim guy等於「點解」、arm 5 arm就是「啱唔啱」……,只覺趣致,無傷大雅,這款小圈子的網上密碼式的溝通,全世界都有。

有點擔心的是,網上的中文錯字愈來愈多,每次開電腦,屏幕都會發出點驚嚇。是這樣的,手寫的錯別字,容易認得,但電腦打字就有視覺上的印刷效果,彷彿印得出來,就是真的、對的,於是這裏一句「呼風『玩』雨」、那裏一句「『污』合之眾」,叫人「徹查」,卻打成「撤」查……。

更令人擔心的是,也不知該怪誰多一些,是英文的影響,還是共產詞彙的滲透——落實素質、打造平台、硬道理、可持續、「他對此是表示否定的」、「在健康上得到很大的改善」、「用選票予以懲罰」……。

上學期一次課堂討論,就聽一論點不俗的大學生,在一兩分鐘的表達中,三番四次說:「……向XX傾斜」。

香港最大的無形驚嚇,該就是空氣污染,人人有份,沒得揀。但既然大家都不是老闆,就很公平了?不,仍然不公道。就像一句「黨內無派,稀奇古怪」。一個社會,總見階級,日日站在車站排長龍聞廢氣,跟坐在大房車嘆空調,很有點分別。空氣,是一個確切的公義議題,不要覺得不關我事,就不聞不問。







韓愈〈進學解〉

國子先生,晨入太學,召諸生立館下,誨之曰:「業精於勤,荒於嬉。行成於思,毀於隨。方今聖賢相逢,治具畢張,拔去兇邪,登崇俊良。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蓋有幸而獲選,孰云多而不揚?諸生業患不能精,無患有司之不明;行患不能成,無患有司之不公。」

言未既。有笑於列者曰:「先生欺余哉!弟子事先生,於茲有年矣。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,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。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鉤其玄。貪多務得,細大不捐。焚膏油以繼晷,恆兀兀以窮年:先生之於業,可謂勤矣。


觝排異端,攘斥佛老。補苴罅漏,張皇幽眇。尋墜緒之茫茫,獨旁搜而遠紹。障百川而東之,迴狂瀾於既倒:先生之於儒,可謂有勞矣。

沈浸醲郁,含英咀華,作為文章,其書滿家。上規姚姒,渾渾無涯。周誥殷盤,佶屈聱牙。春秋謹嚴,左氏浮誇。易奇而法,詩正而葩。下逮莊騷,太史所錄。子雲、相如,同工異曲;先生之於文,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!

少始知學,勇於敢為。長通於方,左右俱宜:先生之於為人,可謂成矣。然而公不見信於人,私不見助於友。跋前躓後,動輒得咎。暫為御史,遂竄南夷。三年博士,冗不見治。命與仇謀,取敗幾時!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飢。頭童齒豁,竟死何裨?不知慮此,而反教人為!」

先生曰:「吁!子來前。夫大木為杗,細木為桷。欂櫨侏儒,椳闑扂楔。各得其宜,施以成室者,匠氏之工也。玉札、丹砂,赤箭、青芝,牛溲,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並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。登明選公,雜進巧拙,紆餘為姘,卓犖為傑,校短量長,惟器是適者,宰相之方也。 昔者孟軻好辯,孔道以明。轍環天下,卒老於行。荀卿守正,大論是宏。逃讒於楚,廢死蘭陵。是二儒者,吐辭為經,舉足為法。絕類離倫,優入聖域,其遇於世何如也?

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,言雖多而不要其中。文雖奇而不濟於用,行雖修而不顯於眾。猶且月費俸錢,歲糜廩粟。子不知耕,婦不知織。乘馬從徒,安坐而食。踵常途之促促,窺陳編以盜竊。然而聖主不加誅,宰臣不見斥,茲非其幸歟?動而得謗,名亦隨之。投閑置散,乃分之宜。若夫商財賄之有亡,計班資之崇庳。忘己量之所稱,指前人之瑕疵。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,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,欲進其豨苓也。」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